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大潮【2022年10月02日 / 農曆八月十八日】

位於中國浙江省的「錢塘江大潮」,又稱海寧潮,是錢塘江下游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看這一奇景。而錢塘江大潮是農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的一天,亦是流傳千年的傳統觀潮。觀潮指數由低到高分為1~4級(4級為最佳)。海潮到來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轉眼間便變成了一縷銀線,並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白線隨即翻滾而至。幾乎不給人們反應的時間,洶湧澎湃的潮水已呼嘯而來,潮峰高達3至5米,後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勢。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 大潮最終將會流入東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為錢塘潮,最為天下聞名 。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湧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湧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在世界上,錢塘潮亦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這三潮分別是印度恆河潮,巴西亞馬遜潮與中國錢塘潮。

觀潮曆史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時期,歷經兩千多年現今已成為當地的習俗。古詩: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蘊藏能量可驚天。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唐代詩人徐凝在《觀浙江濤》說錢塘郭裡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就是說錢塘江的潮水風光很有吸引力,讓人看到鬚髮皆白也覺得沒有看夠。

圖片來源 wikimedia

大潮成因

天時:農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與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幾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瓶子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當江口東段河床突然上升時,灘高水淺,便有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推前浪,一浪疊一浪湧。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使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便助長了潮勢。

最佳觀潮點

海寧縣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堤為最佳觀潮點。這裡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線,伴之而來的是隆隆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勢如萬馬奔騰。潮湧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為"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

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以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當海潮漲入江口之後,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便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盪回來,調頭向北湧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以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頭潮。這裡,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隻力挽狂瀾的巨臂。當潮水至此時氣勢已經稍減弱,但衝到丁字壩頭時潮頭猶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隨即又轉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群撲來。

錢塘江潮汐預報

大潮分類

錢塘江潮是一種潮汐現象。它並非只有在農曆八月十八有,而是一年四季天天都有,且每天有兩次漲潮的過程,謂之早潮和晚潮,其間隔時間一般在12小時。而每月還有兩次大潮,一般在農曆初一至初五,農曆十五至二十。

交叉潮又名十字潮

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個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異常壯觀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在海寧市丁橋鎮,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

交叉潮
交叉潮

一線潮

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遊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致使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甚至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一線潮
一線潮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於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湧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裡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美女壩和海寧市的鹽官鎮為觀看錢江潮最佳景區。在美女壩觀賞的主要是回頭潮美女二回頭是指急速前進的潮水,遇到丁壩等人工阻礙物後形成的潮水。

回頭潮
回頭潮

沖天潮

堤、壩相交處的特種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賞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網兜兜住一樣,在堤壩相交轉彎角的處,潮水一聲碰撞巨響隨即潮頭直衝雲天。上進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達十多米。清譚吉璁《棹歌》詩赭山潮勢接天來,捍海塘東石囤摧沖天潮由此而得名。

沖天潮
沖天潮

半夜潮

錢塘江夜潮比白天的潮水更洶湧,午夜時分本來黑漆漆的江面上隱隱傳來沙沙響聲,時斷時續時隱時現。潮水夾著雷鳴般的轟響飛馳而來,潮頭如千萬匹灰鬃駿馬在擠撞直撲塘下,猶如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湧潮前浪引後浪,後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聳潮峰,波濤連天,好似衝向九天皓月,因為年度大潮汛鹽官景區開啟了夜遊亮燈模式。

半夜潮

丁字潮 / 怪潮

兩股潮是形成了一個字的奇觀。丁字潮因此而得名,它的形成原因目前還在研究中。錢塘江的江道河床變化多端,可能前一米江水還很淺,後一米就會很深,彎道較多加上潮水大小有別,以及潮波遇到類似沙洲類的障礙物反射,這些都可能是形成類似怪潮的原因。

丁字潮
丁字潮

魚鱗潮

魚鱗潮其實就是看起來像魚身上鱗片的潮水,是最近才出現的一種形成條件比較罕見情況,這種潮汐景象主要是由兩次潮汐交匯形成,因南北一線潮平行推進,其中北潮慢一下,在行進過程中轉變為斜向西南的波紋潮,此後與南潮相遇。又因為水深大,導致南潮的潮頭消失,剩下其後面的魚鱗狀浪潮,形成魚鱗狀的視覺效果,所有被稱為魚鱗潮。

魚鱗潮
魚鱗潮

鬼王潮

鬼王潮指的是農曆七月十八,為農曆七月的望汛大潮。由於它出現在中元節之後,因而在民間被稱為鬼王潮

2014年8月13日下午3時左右,錢江大潮如千軍萬馬之勢湧向杭州下沙七格沿岸,令許多觀潮者、行人在防護欄內躲閃不及,被衝倒在地。

傳說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所殺,他死前聲稱要在吳國都城門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著越國人攻陷吳國,夫差知悉後大怒,便將伍子胥拋屍江中,隨著潮水來往任意飄蕩。後來,越王勾踐誅殺功臣文種,並將文種葬在國之西山。此後人們便認為錢塘江潮水的前潮為伍子胥,後潮水則為文種化身;《吳越春秋》則稱錢塘江潮水為伍子胥之神力造化。

古時,吳人有在潮水到來之時下江在潮水中破浪前行,也被稱為弄濤或者弄潮,古代官員有立碑刻石以禁止這一行為。古人中或有葛洪雲潮水為「天河洶湧」所致,或有《洞真正一經》雲「地機翕張」,以陰陽之說論證潮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