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 Lantern Festival【2024年2月24日】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全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等都是元宵節的重要民間習俗。除了賞花燈以外,在台灣各地的慶祝方式卻略微不同,有著不一樣的傳統習俗,但每一個都很熱鬧,對於元宵節有著「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中火旁龍」的說法。
平溪天燈節 Sky Lantern
平溪放天燈是每一年為慶祝元宵節舉辦的節慶活動,已有百年歷史,每年元宵節前後,都吸引十多萬民眾前來共襄盛舉,數千盞天燈暗黑中冉冉升空,將每個人的祝福傳遞給上天,點點紅光將天空點綴得絢爛迷人。「天燈」與閩南語「添丁」諧音,據稱早期是有祈求添男丁之意,如今各種祝福皆有。
這樣施放天燈的盛會至今已連續舉辦多年,2008年曾被國外旅遊頻道Discovery票選為「世界第二大節慶嘉年華」。2013年被美國CNN評選為「世界上52件最值得參與的年度新鮮事」及全球最大旅遊出版社Fodor’s,被列為全球14大此生必遊的經典節慶之一,2016年被國家地理雜誌推薦為「全球十大冬季最佳旅遊首選」,可見充滿幸福與希望的活動是不分國界,深受外國朋友喜愛。
放天燈
平溪區位在台北盆地外圍偏遠山區,清朝道光年間經過辛勤開墾使當地成為富足的村落,宛如人間仙境。當時山區交通不發達,官府無法管轄,遂成為山賊覬覦之地。村民為保性命,在冬至過後,村民收成結束,即收拾家當遁入山區,一直到元宵才派人回村察看,確定安全後釋放天燈以報平安,此舉遂演變而成今日的「平溪天燈節」。
天燈節時,上萬天燈同時施放蔚為壯觀。每一年的天燈節施放地點就是平溪車站,在平溪車站除了可以放天燈還有老街可以逛,吃完老街美食再到車站旁放天燈,這也是為什麼到平溪車站放天燈的當地人比外國人多的原因之一。
除了放天燈的活動,台北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元宵節活動,便是具百年傳統的社子島「夜弄土地公」活動,由戴著斗笠、打赤膊、穿短褲的壯丁們,扛著4尊土地公在巷弄間遶境,接受民眾放鞭炮祈福,周邊商家也會自發性高掛燈籠,打賞提燈踩街民眾。
鹽水蜂炮 Beehive Fireworks Festival
台南的鹽水蜂炮是元宵節轟動全台的重要活動!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各國的觀光客,北部人看天燈,那麼南部就是賞蜂炮。「鹽水蜂炮」實際上是以關帝爺為首的鹽水各角頭廟宇「繞境活動」,蜂炮是為了感謝神明庇佑而放的,並非為了觀光活動而放的。在蜂炮活動時,一定要尊重放蜂炮的家戶主人和鹽水各角頭廟宇神明的大轎,不要以「被射會發財」或「可以去黴運」等理由,刻意擠在炮城前擋在神轎前擋蜂炮!這不是真正的參與蜂炮活動,而是破壞人與神之間的互動,也是破壞蜂炮這項活動的意義。
當天晚上神轎經過時,大家就會紛紛推出自家的蜂炮城,請神明「收蜂」,蜂炮四射時小心不要擋在神轎與蜂炮城之間,不只會造成危險,還會有不好兆頭喔!參加鹽水蜂炮活動最重要的是要穿戴好全身的保護裝備,站於神轎側邊及後方以免被炸傷。
炮炸寒單爺 Bombing Lord Handan
元宵節當天台東市會舉行全縣神明繞境活動,現場鞭炮聲響徹雲霄,炮硝煙霧瀰漫,許多人帶著口罩或眼罩全副武裝,希望能一睹寒單爺(也稱“邯鄲爺”)精彩的表演。近年在縣政府的重視與推動下規模逐漸擴大提升為元宵佳節的重頭戲,現已成為了最具代表台東的民俗活動之一。
相傳寒單爺為商朝(約公元前1562-公元前1066年)的武將趙公明,死後在天界專司財庫,領太上老君的法旨封為三十六天君之首的「武財神」,亦稱「趙天君」,俗稱「寒單爺」。據說寒單爺怕冷,因此每當祂出巡時民眾便投擲鞭炮為其驅寒。早期寒單爺金身由信徒輪流供奉,直至1989年輪值爐主請回家建廟並命名為玄武堂,寒單爺才有了固定安奉場所,直至2007年成為台東縣民俗文化資產。
重頭戲為炮炸寒單爺的「出巡炮炸」,分為出巡遶境與接受邀約炮炸兩種,出巡遶境為寒單爺跟隨「台東元宵神明遶境活動」隊伍行進,僅接受沿途商家、民眾自備零星炮火炮炸。以真人裝扮的寒單爺赤裸著上身,僅手持一把榕樹葉護臉站在神轎上,接受民眾丟擲排炮轟炸,或由數位炮手同時點燃吊在竹竿上的長串鞭炮近身轟炸。在重要定點表演時,寒單爺也會自行披掛鞭炮後引爆。煙霧瀰漫中神蹟若隱若現,非常具有草根性又獨樹一幟。這是一種宗教文化的傳承,也是人民信仰的延續,鞭炮集中的震撼,除了驚心動魄,也讓人產生種難以言喻的感動炫麗的燈光與炮火交織,炮聲越大越多有著越炸越旺的意涵,也象徵著來年帶來財富與平安。
西乞龜 Dough Turtles
「乞龜」則是澎湖特有的民俗傳統文化,各地廟宇均會舉辦盛大活動,推出各具巧思的烏龜供民眾乞求,而乞龜的含意就是向神明乞討祥龜的意思,祈願家人一整年都能夠平安順遂、財運亨通。對靠海生活的澎湖人來說,龜就是一種守護神的代表,元宵期間,民眾將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龜,通過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
澎湖民俗元宵乞龜,據稱源自福建泉州,人們將大米等做成龜的形狀,觸摸其各個部位祈求吉祥如意。乞龜用大米、高麗菜、黃金等多種材料製作,造型多樣,創意十足。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黃金龜王」,由鎖港北極殿邀請金工師傅精心打造,龜體總長87里米、寬35里米,價值約1300萬元新台幣。
「乞龜」習俗的摸龜有傳統的順序和口訣:摸到頭,起大樓;摸到嘴,大富貴;摸到尾,有頭又有尾…… 而且祈福活動結束後,這些米將會被分發給民眾帶回家分食,隱喻“呷(吃)平安”。
中火旁龍 Bombing Dragon
「火旁」是客家話裡"炸"的意思,而龍在客家人眼中是他們的守護神。苗栗的火旁龍是客家文化裡慶祝元宵節的獨特方式,苗栗火旁龍有七部曲:「糊龍、牽龍、點睛、迎龍、跈龍、火旁龍、化龍」,就是從製作祥龍到點睛,之後是遶境、點鞭炮炸龍,最後化龍返天的過程。
「火旁龍」就是用鞭炮炸龍,採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龍方式得到去舊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節時,很多龍隊開始出來練習,到了元宵節那天則進入高潮。